欢迎光临人才招聘无忧网

人民海军人才培养,人民海军人才培养体系包括

时间:2024-10-22 11:40:10作者:人才招聘无忧网 分类: 如何正确培养人才 浏览: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民海军人才培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民海军人才培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鸿章的淮军是如何成为北洋海军的?

有关北洋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人民海军人才培养,人民海军人才培养体系包括

首先纠正一下,北洋海军并不是由淮军发展而来,而且北洋海军属于经制武装,编制上更接近于绿营军,和淮军之类的勇营军队无关。只是因为北洋海军的创办由淮军大帅李鸿章主持,北洋海军的领袖丁汝昌又是淮军将领,所以这支军队给人以隶属淮军集团的印象。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北洋海军的成立经过,以及淮系人员对这支军队的影响过程。

北洋海军筹建于1875年,最初的装备基础是“操江”号炮舰和“湄云”“镇海”“泰安”号炮舰。其中“湄云”“镇海”“泰安”是船政的军舰,被调防北洋,和淮军系统毫无关系,只有“操江”号炮舰是从南洋借调,船主马复震、马复恒兄弟是淮军系统出身,算是北洋海军军中最早的淮系色彩。

此后,在总理衙门主持下,通过中国海关从英国陆续订造了多艘蚊子船,其人员从舰长到水兵主要从船政调用以及从福建征集。

为了管理这支部队,李鸿章初期尝试任命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指挥,先后有张成、刘步蟾担任过督操。而后委任淮系集团的官员许钤身担任督操,旋即调用在籍的淮军将领丁汝昌为督操,由此这支部队的直接领导确定为淮军人物。

1880年北洋海防从英国订造“超勇”“扬威”号巡洋舰,因为水兵不敷使用,李鸿章从绿营山东抚标荣成水师营挑选数百名精锐到天津受训,后参加接舰,成为北洋海军最早的一批山东籍人员。

从1880年后,李鸿章为了改变借才福建的局面,开始模仿船政后学堂的学制、教学模式,在天津开办水师学堂,从而开始了培育北洋自我的海军军官人才的历史。

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王朝高层的权力分配发生巨变,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訢出局,原本归总理衙门管理的海军事务被转移给新成立的机构海军衙门掌握。1886年,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校阅北洋海防,李鸿章与北洋舰队的表现令清王朝中央满意,在慈禧太后、醇亲王的支持下,北洋海军最终于1888年正式成军。

总体来看,与其说北洋海军是淮军,不如说北洋海军是一支受到清王朝中央后党支持的,布署于北洋方向,受北洋大臣李鸿章具体管辖,深受淮军系统印象,主要承担北洋沿海防务的绿营式的经制军队。

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为代表,湘淮楚军是晚清时期地方团练势力的三大派,彼此之间有交叉,也有制衡。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李鸿章依靠曾国藩和上海士绅的支持,淮军逐步从湘军系统中分裂和独立出来,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一支劲旅。

但是,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关键的问题:淮军是如何由内陆平叛的战时体制转化为以北洋海军为核心的海防体制呢?

1. 日本侵台事件台前幕后

在1874年日本的侵台事件中,李鸿章已经调任为直隶总督,根本不是清廷处理这次事件的主角,他的功能似乎是无足轻重。但是,我们从李鸿章留下来的书信和函件看到,这个时候他异常活跃,是有一定野心的。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淮军也面临着被裁撤的危机,几乎要重蹈湘军的覆辙。李鸿章当然是无比烦恼,但是他利用这次事件成功的实现了淮军大转型,这就是高明的政治家。

2.淮军的再次崛起

日本侵台事件引发了清政府的海防危机,李鸿章借机将徐州的淮军精锐调往海防前线,将参与内陆平叛的另一支精锐也撤回沿海布防。

并且,在自己调任直隶总督之前,成功把淮军一部带往天津,成为难以撼动的主体海防力量。

3.李鸿章成功的内外原因

第一是外部的因素,冲击与回应这是研究近代史的一种范式,意思是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不是一味忍气吞声,被动挨打,而是也有自己的诉求。

李鸿章就是作为清廷的封疆大吏,依靠自己的敏锐政治嗅觉,作出了自己的反应。日本侵台事件,恰好强度不大也不小,可以操控,如果换到甲午战争,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就不好操控了。

第二是清廷内部的因素,李鸿章有淮军这一重要的政治筹码,不愿轻易放手。

时机来了,经过辛酉政变的蜜月期,慈禧太后虽制服了恭亲王,但其自身对处理国家复杂繁荣的事务又力不从心。此时,李鸿章趁虚而入,兼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淮军发展与转型条件。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民海军人才培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民海军人才培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